“在当前国际形势下,中国国家领导人本次出访对推动中国同越南、马来西亚、柬埔寨以及中国—东盟关系整体发展,维护亚太地区秩序和国际秩序有着重大意义。”4月17日,北京大学区域与国别研究院副院长、中国东南亚研究会副会长翟崑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专访时指出,此次访问不仅将为应对全球变局提供“中国策”,为亚太地区稳定注入“强心剂”,还将为中国—东盟合作增添“新动能”。
4月14日至18日,中国国家领导人对越南、马来西亚、柬埔寨进行国事访问。这是今年中国元首出访的开篇之作,也是中央周边工作会议召开后面向周边的首访。翟崑表示,本次出访既反映了中国推动周边外交主动权和执行力,也凸显东南亚作为中国周边外交优先方向的重要性。
翟崑进一步分析道,在新的动荡变革期,构建周边命运共同体具有两方面重要意义:从现实层面看,这是破解大国崛起过程中陆海双重地缘压力的有效路径;从价值层面看,周边命运共同体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支撑,而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为占全球人口约85%的“全球南方”国家探索出了一条互利共赢、命运与共的发展新路。
展望未来,翟崑认为,中国—东盟自贸区3.0版即将签署,将在数字与绿色经济规则、标准互认、供应链合作等方面实现突破,为区域市场注入新活力。结合“一带一路”互联互通和RCEP制度红利,中国将继续以开放促共赢,与东盟一道,共同应对全球保护主义挑战,书写“全球南方”互利共赢的新篇章。

翟崑。资料图
应对全球变局的“中国策”:以开放破封锁
《21世纪》:当前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下,此次东南亚之行有何特殊意义?中方在访问期间释放了哪些重要信号?
翟崑:在当前国际形势下,本次出访对推动中国同越南、马来西亚、柬埔寨以及中国—东盟关系整体发展,维护亚太地区秩序和国际秩序有着重大意义。
一是为应对全球变局提供“中国策”。结合近期国际局势来看,“特朗普2.0”关税战严重冲击全球经济,其所谓“对等关税”不再以单个国家为目标,而是无差别适用于美国所有的贸易伙伴,越南、马来西亚和柬埔寨分别被加征45%、24%和49%的关税。尽管特朗普政府推出为期90天的关税“暂缓期”,但负面前景与预期势必严重影响三国产供链稳定与经贸发展。中方主张以“全球南方”的互利共赢对冲“美式贸易保护主义”,充分展现中国“以开放破封锁”的战略智慧。
二是为亚太地区稳定注入“强心剂”。“特朗普2.0”关税战将对全球经济增长产生深远影响,包括但不限于制造成本大幅上升、企业信心下降乃至供应链中断。据亚洲经济研究所估算,特朗普政府“对等关税”的全面落实,将在2027年使全球国内生产总值下降0.6%。而牛津经济研究院的研究简报则认为,特朗普政府关税将“撼动亚洲制造业”。在此背景下,本次出访将切实促进中国与越南、马来西亚和柬埔寨在数字经济、绿色发展、产业投资、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等的务实合作,增强亚太地区产供链韧性。通过更加紧密的战略对接与制度化安排,中国—东盟有望实现更高水平的区域产供链合作,进而为亚太地区提供更加稳定的制度预期。
三是为中国—东盟合作增添“新动能”。越南、马来西亚和柬埔寨均为东盟重要成员国,本次出访,将有效进一步推动中国—东盟的协同发展。包括中越铁路互联互通和智慧口岸建设、中马“两国双园”、中柬“工业发展走廊”和“鱼米走廊”建设等诸多项目在内,中国—东盟三国的产供链合作已开出累累硕果。访问期间,中国—东盟三国在贸易领域和投资领域签署了大量协议,对构建更为紧密的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有着积极意义。值得一提的是,之所以将马来西亚选为出访地,既是因为中马两国是隔海相望的好邻居、志同道合的好朋友、携手发展的好伙伴,也是因为马来西亚当前是东盟轮值主席国,其统筹协调作用有助于中国—东盟携手应对“美式贸易保护主义”的冲击。
《21世纪》: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联合国成立80周年,也是万隆会议召开70周年。在这些特殊节点下,中国深化同东盟国家的合作,是否有助于维护更加公正合理的国际秩序?
翟崑:今年注定是不平凡的一年。一方面,恰逢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联合国成立80周年,和万隆会议召开70周年,这些镌刻着人类进步的历史坐标,成为跨越时空的精神灯塔。另一方面,“特朗普2.0”以来,“美式贸易保护主义”沉渣泛起,所谓“美国优先”,实质上是对《联合国宪章》和万隆精神的冲击与挑战,致使多边主义遭受二战以来最严峻的合法性危机。
新时代以来,中国始终在扎扎实实推动与东盟各国在各个领域的务实合作,这种合作高度符合《联合国宪章》《东盟宪章》《东南亚友好合作条约》、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东亚峰会互利关系原则宣言(巴厘原则)》以及公认的国际法原则中体现的原则、共同价值观和规范,目的就是让区域经济更紧密、政治更加互信、安全合作更扎实,人文交流更频繁,推动构建一种以合作共赢、共同发展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从而为维护更加公正合理的国际秩序作出贡献。
构建周边命运共同体意义重大,越马柬具特殊地位
《21世纪》:中央周边工作会议4月8日至9日在北京举行。会议指出,周边是实现发展繁荣的重要基础、维护国家安全的重点、运筹外交全局的首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关键。当前,推动构建周边命运共同体有何重要意义?
翟崑:中国有14个陆地邻国,并在海上与8个国家相邻或相望,周边地区局势直接影响中国的安全与稳定。如果周边动荡,我国边境安全、能源通道、贸易路线都可能受威胁。本次出访,是中央周边工作会议后我国国家领导人面向周边的首访,这既反映了中国推动周边外交主动权和执行力,也凸显东南亚作为中国周边外交优先方向的重要性。
在新的动荡变革期,构建周边命运共同体具有两方面重要意义:从现实层面看,这是破解大国崛起过程中陆海双重地缘压力的有效路径;从价值层面看,周边命运共同体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支撑,而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为占全球人口约85%的“全球南方”国家探索出了一条互利共赢、命运与共的发展新路。
《21世纪》:越南、马来西亚和柬埔寨在我国周边国家中有何特殊之处?
翟崑:在中国的周边国家中,越南、马来西亚和柬埔寨都具有特殊的战略地位。
越南是中国的社会主义友好邻邦,两国有着“同志加兄弟”的传统友谊。在两国领导人战略引领下,中越关系保持高水平发展,各领域合作成果丰硕,为两国人民带来了切实利益。
马来西亚与中国隔海相望,是亚太重要发展中国家和新兴经济体。中马两国有着绵延千年的传统友谊,始终坚持相互尊重、平等相待、合作共赢,树立了国与国关系的典范。
柬埔寨是中国的传统友好近邻和铁杆朋友,近十年来,柬埔寨的年均经济增长率一直保持在6%左右,主要产业如制造业、旅游业和建筑业在疫情后快速发展。尽管中柬关系的内涵和性质不断发生变化,但中柬命运共同体建设始终走在时代前列。
事实上,中国不仅是越南、马来西亚和柬埔寨最大的贸易伙伴,也是其重要的投资来源国和关键基础设施共建者。
美国滥施关税对东盟国家造成明显冲击
《21世纪》:近日,特朗普政府所谓的“对等关税”的滥施关税行径对全球贸易造成了严重干扰。你如何评估东盟国家受到的冲击?哪些东盟国家或产业受到的影响最为严重?美国对东盟大力加征关税是出于怎样的战略目的?
翟崑:美国所谓的“对等关税”对全球贸易体系造成了极大扰动,引发供应链重构、贸易逆差调整和产业链转移等连锁反应,尤其是对东盟国家造成了明显冲击。东盟国家普遍以制造业和轻工业为主、出口导向型经济占比较高,具有劳动力成本低、产业结构尚未成熟等特点,使其在对美贸易中往往保持较大顺差,故成为美国实施关税对等政策的重点目标,其中越南、柬埔寨、老挝、缅甸等国纷纷被迫承受高额关税,而新加坡、马来西亚则压力较轻,这种差异化施压体现出美国选择性打击的战略意图,意图造成东盟国家在对美贸易谈判问题上出现内部分化。
共建“一带一路”为中国—东盟双向投资提供机遇
《21世纪》:东盟是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的重点地区。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给中国—东盟双向投资带来了怎样的机遇?在互联互通方面取得了哪些突出成果?展望未来,这一倡议如何与东盟发展规划进一步协同发力?
翟崑:首先,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为中国—东盟双向投资提供了战略支撑和市场拓展机遇,促进投资政策协调、降低贸易壁垒和优化营商环境,使得中小企业和大型企业均有更多机会参与跨境合作,共同构建互利共赢的产业链和价值链。
其次,在互联互通方面,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取得了显著成果,如中老铁路、雅万高铁以及马中“两国双园”等标志性项目,不仅改善了区域内基础设施建设,显著提升了交通、通信、物流等关键环节的效率,还带动了区域内的经济增长和就业岗位增加,有效推动了区域一体化进程。除了“大基建”,“小而美”民生项目合作已成为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的重要内容,为促进当地经济社会发展、中外民心相通发挥了重要作用。
再次,未来,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有望与RCEP、中国—东盟自贸区3.0版以及东盟发展规划进一步协同发力,推动“一带一路”与《东盟互联互通总体规划2025》发展战略的对接,形成更加紧密的政策协同机制,不仅在“硬联通”“软联通”“心联通”上不断突破,而且在数字经济等新兴领域深化合作,释放更多发展红利,实现双方更深层次、全方位的经济合作与文化交流。
最后,正如本次出访所充分证明的,在中国—东盟领导人战略引领下,中国—东盟有望在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的框架下,形成稳定开放的区域产供链网络和经济合作机制,为应对区域地缘政治经济风险提供有力保障,进而为全球的和平、稳定与繁荣作出更大的贡献。
更多内容请下载21财经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