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作风问题核心是党同人民群众的关系问题”,“加强作风建设必须紧扣保持党同人民群众血肉联系这个关键”。一路走来,我们党始终贯彻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坚持群众观点,践行群众路线,站稳人民立场,厚植为民情怀,夯实了作风建设的根本落脚点。

近年来,各地持续深化减负工作,把基层从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的束缚中解脱出来,广大基层干部放开手脚、轻装前行,有更多时间和精力抓落实、促发展、办实事。图为2024年3月25日,北京市大兴区庞各庄镇政务服务中心内,市民在反映“办不成事”窗口咨询。 新华社记者 李欣/摄
深刻认识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我们党要求广大党员坚持群众观点,牢记我是谁、为了谁、依靠谁,从而站稳作风建设的根本立场。革命战争年代,党常将党群、军民关系比作鱼水关系。这种鱼水关系,为我们建造了一道十分安全的铜墙铁壁。毛泽东同志指出,“真正的铜墙铁壁是什么?是群众,是千百万真心实意地拥护革命的群众。这是真正的铜墙铁壁,什么力量也打不破的,完全打不破的”。在改革开放新的历史条件下,邓小平同志提醒全党,如果“脱离群众而不能坚决改正,那就丧失了力量的源泉,就一定要失败”。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提出“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打江山、守江山,守的是人民的心”的重要论断,深情指出:“在人民面前,我们永远是小学生”,“我们把群众当亲人,群众就会把我们当亲人”,“无论是风高浪急还是惊涛骇浪,人民永远是我们最坚实的依托、最强大的底气”。站在这样的认识高度上,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治国理政实践中,坚持与群众有福同享、有难同当,有盐同咸、无盐同淡,书写了人民至上的崭新篇章。
以有效举措使党始终与人民心连心、同呼吸、共命运。我们党提出并践行群众路线这一根本工作路线,有效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落到实处,从而得到群众真心拥护,让党群关系真正密切起来。1929年,毛泽东同志在给土地革命干部训练班授课时强调:“我们每个共产党员,都要如和尚念‘阿弥陀佛’那样,随时随地都要念叨‘争取群众’,这是共产党的护身法宝”。看到苏区干部切实为群众谋利益、解难题,群众由衷地说:“共产党真正好,什么事情都替我们想到了。”习仲勋同志被毛泽东同志誉为“一个从群众中走出来的群众领袖”,他反复强调要“把屁股端端地坐在老百姓这一方面”,总是把群众的事情当作自己的事情,用心用情予以解决,因此,“当群众有疑难时,就说:找仲勋去”。改革开放以后,为了防范党员、干部腐化变质、脱离群众,党先后作出关于加强党同人民群众联系、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等多个决定,通过践行群众路线,切实为群众解难题、办实事,密切党群关系。党的十八大刚刚闭幕,习近平总书记在带领十八届中央政治局常委同中外记者见面时,开宗明义指出:“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重信践诺,提出并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乡亲们是哭还是笑”当作“党中央的政策好不好”的衡量标准,把为民办事、为民造福作为最重要的政绩,努力把就业、教育、医疗、社保、住房、养老、食品安全、生态环境、社会治安等问题一个一个解决好,持续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变为现实。
历史经验启示我们:政之所兴在顺民心,政之所废在逆民心。民心是最大的政治,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是我们党最大的政治优势,也是我们党立于不败之地的根基。新征程上,我们必须走好新时代党的群众路线,心中常思百姓疾苦,脑中常谋富民之策,把群众观点、群众路线深深植根于思想中、具体落实到行动上,不断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筑牢党长期执政最可靠的群众根基。
更多内容,详见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文章《中国共产党作风建设的经验和启示》
(策划:何雯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