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警察蓝”守护春城生机 呈贡公安筑牢生物多样性保护屏障

2025-05-21 11:28:00

【来源:昆明信息港_县区园区】

当滇池畔的红嘴鸥掠过水面,当梁王河畔的蓝花楹缀满枝头,昆明呈贡的生态画卷里,藏着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密码。5月22日,是第26个国际生物多样性日,今年的主题是“万物共生 和美永续”。在这片充满活力的土地上,昆明市公安局呈贡分局环食药侦大队用行动诠释,守护生物多样性,既是对自然的承诺,更是对城市未来的担当。

全链条打击:让“生态红线”成为“带电高压线”

“十年禁渔”的号角吹响以来,呈贡公安以“昆仑”专项行动为抓手,累计出动警力2462人次,巡查滇池周边、洛龙河等水域85处。2024年以来,33起非法捕捞水产品案全破,14名嫌疑人被依法惩处,“水上巡逻+陆地排查+餐饮暗访”的立体防控网让非法捕捞无处遁形。在森林草原领域,27 起危害珍贵、濒危野生动物案告破,58只国家二级保护动物重归自然。

2025年3月7日,分局环食药侦(森警)大队民警根据支队提供的线索,在昆明市经开区查获危害珍贵、濒危野生动物犯罪嫌疑人曾某某,现场查收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画眉鸟4只。经查,该4只画眉鸟为曾某某非法购买而来呈贡分局依法将涉案画眉鸟进行扣押,曾某某因涉嫌危害珍贵、濒危野生动物被立案调查。

“每一起案件都是对生态链的修复。”环食药侦大队负责人介绍,2024年,警方创新“河湖警长制”+“森林警长制”双轨机制,将26.1公里入滇河道、6.9公里滇池岸线水域、21.6万亩林地细化到127名警长,实现“一河一警、一山一策”。数据显示,通过警企联动、行刑衔接,呈贡辖区非法占用耕地、危害国家重点保护植物等案件逐年减少,“打防结合”的成效正在生态肌理中渗透。

细微处守护:235次救助背后的生命温度

“这里有只受伤的猫头鹰!”2025年4月6日上午11时许,云南民族大学医学院学生报警,称在其学院门口绿化带旁发现一只毛茸茸的猫头鹰。接到报警后,呈贡分局环食药侦大队民辅警迅速响应,立即赶赴现场。

到达现场后,民警发现这只猫头鹰没有受伤。经确认,这只猫头鹰学名为灰林鸮,属于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大队民辅警小心翼翼地将其带回大队进行了临时安置,并送至云南省野生动物收容拯救中心,确保这只灰林鸮能够得到专业的照顾和保护。

这只是呈贡公安235次野生动物救助中的一例。过去一年,警民携手救下的63只国家二级保护动物中,既有误入城区的赤狐,也有被困工地的凤头鸊鷉。为了让救助更专业,警方与云南野生动物救护中心建立“24小时响应”机制,在斗南花卉市场、湿地公园设立8个“野生动物保护联络点”,织密生命守护网。

除了“救急”,更在“治未病”。2024年,呈贡公安开展3场生物多样性主题宣传,发放资料3000余份,在社区、学校种下“保护种子”。

创新中破题:从“被动打击”到“源头治理”

面对破坏生态的新型犯罪,呈贡公安以科技赋能升级打法。2025年4月破获的假冒“长城牌”润滑油案中,警方通过大数据分析锁定跨省销售网络,现场查获假冒商标10万余份、成品油200桶、原油40余吨,涉案价值200余万元,斩断一条假冒知名品牌产业链。“知识产权保护也是生态保护的延伸。”办案民警介绍,2024年以来,26起知识产权案件全链条侦破,净化了市场秩序,优化了营商环境。

在森林防灭火战场,“无火清明”“平安五一”的成绩单背后,是36组巡查、300人次值守、686件火源收缴的坚守。警方联合林业部门开发“火险预警系统”,通过热成像摄像头覆盖重点林区,让火情隐患“看得见、防得住”。2024 年以来,呈贡实现森林火灾案件“零发生”,绿色防线越筑越牢。

共赴未来之约:你我皆是生态“主角”

国际生物多样性日来临之际,呈贡公安呼吁“拒食野味、保护湿地、举报违法”。数据显示,2024 年群众涉环举报同比上升42%,“生态保护人人有责”的共识正在形成。正如民警在湿地巡查时,常遇到主动劝止捕鸟的市民——这正是“万物共生”最温暖的注脚。

从滇池碧波到梁王山的云海,从斗南花市的芬芳到洛龙河的鸟鸣,呈贡的生物多样性之美,离不开每一次巡逻的脚印、每一起案件的执着、每一份举报的信任。(昆明信息港 记者合宇聪 呈贡警方供图)

声明:此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邮箱地址:jpbl@jp.jiupainews.com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