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科技研发 共谋合作发展——兰州大学旱区生态研究团队到洪水河管理处益民灌溉试验站进行考察交流

2025-07-07 17:29:00

为深化旱区农业生态研究,促进科研成果落地转化,进一步加强校地科研合作。7月7日,兰州大学生态学院熊友才教授(甘肃省旱地农业装备行业技术中心主任)率领其科研团队20余人专程到洪水河管理处益民灌溉试验站进行实地考察与深度学术交流。此次交流旨在深入了解干旱冷凉地区特色作物节水灌溉技术研发与应用方面的最新成果,探寻校地合作双方在旱作农业生态与水资源高效利用领域的合作契机。

聚焦科技研发,深度考察节水技术应用与生态效应。在洪水河管理处负责人的陪同下,兰州大学科研团队深入试验田区,重点考察了膜下滴灌、水肥一体化等核心节水技术应用,进一步了解马铃薯、食用向日葵、甜椒、西瓜、百日草、黄芪、菘蓝等多种环境敏感型作物的实际灌溉用水情况。熊教授及其团队成员就节水灌溉技术对作物生理生态、土壤微环境、区域水循环的影响等科学问题,与驻站研究人员展开了深入的探讨与交流。灌溉试验站展示的基于本地化实践的节水增效模式,为兰州大学科研团队对研究旱区农业生态系统对水分胁迫的响应与适应机制提供了宝贵的实证案例。

共谋合作发展,搭建高校科研与地方实践创新桥梁。益民灌溉试验站作为区域性的农业节水科技创新与示范基地,其长期积累的特色农作物需水规律数据库和节水技术应用经验,引起了熊友才教授及其团队成员的高度重视。熊教授表示:“益民灌溉试验站扎根干旱冷凉地区生产一线,其研究成果具有极强的地域代表性和实践指导价值,与兰州大学生态学院在旱区生态恢复、农业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等方向的研究目标高度契合,校地科研合作前景广阔”。驻站研究生李哲现场解说:“在试验站参与一线科研工作,让我系统掌握了从作物生理指标监测到精准灌溉决策的全流程管理与检测,特别是马铃薯水氮耦合这样的深度课题研究,把课本上的理论变成了看得见、摸得着的田间变量,这种沉浸式学习对理解旱区农业系统的复杂性至关重要,也极大地锻炼了我们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校地携手共进,协同创新旱区生态农业节水新篇章。兰州大学熊教授科研团队是旱区生态研究的国家队,管理处对熊教授团队的到访表示热烈欢迎,此次交流为双方优势互补、协同创新开启了新篇章。益民灌溉试验站将为高校尖端理论的验证、优秀人才的培养搭建实践平台,共同研发高水平的科研成果,并培养出更多能扎根河西大地、服务产业的优秀人才,真正实现把论文写在田野大地上,让人才成长在实践一线中。此次熊友才教授团队的到访,是高水平科研力量对接地方实践平台的生动体现,通过面对面的交流与实地考察,不仅增进了相互了解,更为未来在干旱冷凉区农业生态与高效节水领域开展实质性、创新性的校地协同研究奠定了坚实基础。最后双方共同表示,期待尽快将合作意向转化为具体项目,共同为提升区域农业水资源利用效率、保障粮食安全和生态安全贡献科技力量。

洪水河管理处益民灌溉试验站将持续加强校地合作,继续发挥好农业科技创新的核心阵地作用,充分发挥培养知农爱农实用型人才的联合培养。未来,洪水河管理处益民灌溉试验站将与兰州大学在联合科研项目申报、数据共享平台构建、以及共建研究生联合培养与科研实践基地等方面开展深度合作,协同创新旱区生态农业节水新篇章。

作者:张玉林

编辑:李浩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