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方携手“赋能”兴宁教育,共绘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2025-08-21 20:16:00

为深入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决策部署,省纵向帮扶驻兴宁工作队与省“双百行动”驻兴宁服务队(以下简称“帮扶工作队”)联合社会各界力量,以“精准施策、协同发力”为准则,从校地协作到师资提能,从学生成长到硬件升级,全方位为兴宁教育添砖加瓦,让优质教育的阳光洒满苏区大地,为兴宁“百千万工程”高质量发展注入澎湃教育动能。

深化协作,构建长效帮扶机制

“教育帮扶,既要输血更要造血。”帮扶工作队立足兴宁教育发展实际,经深入调研论证,量身定制专项帮扶方案,与帮扶高校签订《人才发展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将名校师资培训体系、优质课程资源库、教育信息化设备等“硬核”资源精准导入,推动帮扶项目从“规划图”一步步变为“实景画”。

近三年来,“高校+地方学校”协同发展模式持续深化:23次校际互访覆盖18所中小学、职业院校,46名兴宁学校管理干部走进帮扶高校附属学校跟岗研学,37场教学专家“送教上门”活动精准对接教学需求……校地之间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在学校管理、校园文化建设、教育教研等领域奏响协同发展的和谐乐章。

精准施策,全方位提升教育品质

“再也不用跑老远参加实验考试了!”径南镇径心中学的学生们望着崭新的理化生实验室,脸上洋溢着喜悦。这得益于帮扶单位筹措的80多万元升级资金,让实验室达到中考标准,成为学生探索科学的“新乐园”。

而在兴宁一中,总投资5526.98万元的科创楼正拔地而起——这座获省财政厅4000万元一般债券支持的“智慧堡垒”,涵盖科创实验室、成果展厅、学术报告厅等功能空间,建成后将成为集科学探究、创新实践于一体的现代化教学平台。不仅如此,30余万元的实训桌椅入驻兴宁技师学院,25.5万元的复印机、无人机等物资落户永和镇中心小学,3万元摄影器材为大坪镇中心小学“影视小屋”添彩……一件件物资精准对接需求,让办学条件“旧貌换新颜”。

“备考要抓住核心考点,更要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2024年3月,原广州市教育研究院副院长谭国华在沐彬中学的高考备考讲座上,为60余名高三教师传经送宝。这样的“名师课堂”在兴宁已成常态:2025年4月,广州市铁一中学高考专家团队为兴宁一中70余名教师解读备考策略;2024年1月,职业教育教学方法培训覆盖86名职校教师……

“走出去学”同样收获满满。20名中小学骨干教师走进华南师大附中观摩高效课堂,46名学校管理干部赴帮扶高校附属学校跟岗取经,多层次培训让兴宁教师的教学视野持续拓宽,情境化教学、互动式课堂成为常态,课堂活力不断迸发。

“在这里不仅能学画画,还能和大学生哥哥姐姐聊天!”石马镇中心小学的小同学说。针对该校70%学生为留守儿童的情况,帮扶工作队联合星爱公益启动“共同成长”项目,舞蹈、篮球社团和心理健康辅导让校园充满欢声笑语。胪声村党群服务中心的暑期义教活动中,30余名留守儿童在“红色铸魂+艺术赋能”中收获成长。

“湾区研学让我看到了更大的世界!”2025年,径心中学、齐昌中学50余名师生走进广东省禁毒科普馆、广东财经大学等地,“行走的课堂”让山区学生直观感受科技与高校文化,梦想的种子在心中悄然萌发。

“在本地读中职,还能直通高职!”兴宁技师学院新能源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学生说。广州职业技术大学与兴宁技师学院的“三二分段”合作,采用“3年中职+2年高职”模式,每年定向输送20余名技能人才。与此同时,广州卫生职业技术学院与梅州市卫生职业技术学校“专业共建”,优化课程体系、共建实训基地,让护理、药剂等专业教学质量显著提升,为县域医疗卫生事业输送本土人才。

如今的兴宁教育,正以昂扬姿态迈向高质量发展:兴宁一中科创楼加速建设,各类教学功能室全面升级,硬件基础愈发坚实;教师队伍理念更新、能力跃升,应对新高考改革的底气更足;2025年高考600分以上考生达91人,特控线以上1104人,历史方向最高分659分位居梅州第一;兴宁技师学院升格为全省第三间县域技师学院,“三二分段”输送484人,2025年大专录取率超98%,就业率稳定在96.8%,85%毕业生返乡服务县域产业。

通过“政策驱动、资源整合、机制创新”,兴宁市教育帮扶工作已形成闭环体系。据介绍,下一步,各帮扶单位将持续深化协作机制,巩固拓展帮扶成果,优化资源配置,推动教育帮扶工作走深走实。这不仅是兴宁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更是“百千万工程”深入实施的重要支撑。让我们携手并进,在教育的广阔天地中,共同书写更加辉煌的篇章,为兴宁乃至广东的教育事业贡献力量。

南方+记者 张柳青

通讯员 省纵向帮扶驻兴宁工作队

【作者】 张柳青

【来源】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南方+客户端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