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动交流互鉴 共促文明进步

2025-05-24 11:13:00

吴晓丹,习近平外交思想研究中心

目前,为期5天的第二十一届中国(深圳)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正在举行,全球65个国家和地区、305家海外展商线上线下参展。这场盛会向世界展现了中国文化产业澎湃动能,是践行全球文明倡议,促进各国文化共同繁荣发展的有益实践。

在世界变乱交织、百年变局加速演进的当下,尊重理解不同文明和文化是消除误解、弥合分歧的良方。面对“不同文明如何相处”“人类文明向何处去”的重大课题,中国提出的全球文明倡议在理论层面重塑文明观,在实践层面架设连心桥,不仅体现出建设更美好世界的深刻洞见,也展示出引领实践的磅礴力量。

推动交流互鉴,共促文明进步。2024年,中国提出的设立文明对话国际日决议在第78届联大协商一致通过,这是中方践行全球文明倡议的成功实践,也表明中国理念和中国方案日益成为国际共识。全球文明倡议提出以来,国际社会反响强烈,认为这一倡议为解决当前世界面临的最尖锐、最紧迫问题贡献了中国智慧,为减少冲突对抗、促进世界和平稳定带来希望。特别是许多全球南方国家表示愿同中方深化文明交流合作,共同推动倡议落地落实。目前,全球文明倡议作为重要共识,已经写入中国与俄罗斯、塞尔维亚、匈牙利、赞比亚、马尔代夫等多个国家以及中亚、阿盟、澜湄等地区的联合声明、新闻公报或宣言中,得到国际社会广泛认同和支持。

完善机制平台,推动现代化发展。全球文明倡议提出两年多来,亚洲文明对话大会、“读懂中国”国际会议、“良渚论坛”等成功举办,中匈文明交流互鉴合作研究中心、雅典中国古典文明研究院相继开设……全球文明倡议正在从中国方案转化为全球行动,立体多维的文明互鉴网络正在形成。当今世界不同国家、不同地区各具特色的现代化道路,植根于丰富多样、源远流长的文明传承。全球文明倡议正是诞生于迈向现代化的进程中。在多个文明交流对话平台上,中国积极同各国交流治国理政经验,同非方打造中非治国理政经验交流平台,设立中非发展知识网络和25个中非研究中心;牵头成立“全球南方”智库合作联盟,促进各国人文交流和治国理政互学互鉴……中国在现代化进程中倡导不同文明相互尊重、包容共存,推动各具特色的现代化事业促进世界繁荣进步。

深化人文交流,促进民心相通。在全球文明倡议的指引下,中国与世界各国的人文交流呈现出蓬勃生机。2024年,中国以中国—东盟人文交流年、中俄文化年、中法文化旅游年等为契机,通过举办丰富多彩的人文交流活动,为各国人民相知相亲注入新动力。中国致力于搭建文明交流互鉴新平台,开展形式多样的国际人文交流合作,以文化交融互动共绘全球文明新图景:从“欢乐春节”在全球各地的精彩呈现,到与“一带一路”共建国家开展文化遗产保护与合作项目,再到全面放宽优化过境免签政策,为增进中外人员交流提供便利,这些文化交流活动和务实举措增进了各国人民之间的相互了解和友谊,让不同文明的魅力在交流中绽放。

相互尊重、和衷共济、和合共生是人类文明发展的正确道路。面向未来,中国必将以更加开放的眼光、更加开阔的胸怀推动不同文明交流互鉴,共促人类文明进步,让世界文明百花园姹紫嫣红、生机盎然。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