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林高新区一季度经济“开门红”

2025-04-22 15:49:00

桂林高新区一季度经济“开门红”

新兴产业加速布局

今年以来,桂林高新区锚定高质量发展目标,以科技创新为引领,加速布局新兴产业。一季度多项经济指标实现“开门红”,规上工业总产值占全市总量的34.84%,同比增长11.85%,总产值和增速均位居市属三大园区第一,为全年经济稳增长奠定坚实基础。工业固定资产投资同步发力,1—3月同比增长164.86%;技改投资表现尤为亮眼,同比激增208.6%,展现出强劲的发展动能。

重点产业链聚势赋能

链式发展强劲

高新区有的放矢培育重点产业链,产业链总产值占全区工业总产值超80%,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重要支撑力量。一季度,电力装备、光电子信息(光通信)、医疗器械、新材料、绿色食品、橡胶机械与制品等重点产业链产值全部实现正增长,重点培育的电力装备产业、光通信产业分别拉动全区产值增长5.89、2.62个百分点,成为经济跃升的核心支撑。

高新区有关负责人表示,为更好促进重点产业链集聚,高新区以推行“链长制”为抓手,建立了“链长+链主+链核”的工作推进体系,详细梳理产业链图谱,实施“一链一图”策略,电力电容、电线电缆、啄木鸟等3家企业成功入选2024年广西第二批链主型龙头企业。

下一步,高新区将持续优化“链主”“链核”企业服务,集中要素扶持产业链发展,加速建设竞争力强、地域特色鲜明的产业链,为世界级旅游城市建设提供动力支撑。

人工智能产业蓄势待发

产学研融合加速

当前,人工智能正成为驱动新质生产力与经济变革的核心引擎。围绕“人工智能+”战略,高新区全面摸底产业资源,辖区高校院所累计产出人工智能领域核心技术成果134项,集聚领军人才18人,人工智能领域科研平台共100余个,涵盖电子信息与先进制造技术、一体化计算、大数据智能化处理、嵌入式技术与智能系统等多个应用领域。目前,区内电力装备、光电子信息、医疗器械等重点产业链已形成48家人工智能规上企业集群,21个产学研项目加速推进。

以桂林理工大学与广西好测导航终端有限公司联合共建的广西测绘激光雷达智能装备科技成果转化中试研究基地为例,基地核心技术方向涵盖大阵列APD信号处理芯片、面阵激光雷达、线/面阵可切换激光雷达等先进装备研发。双方聚焦激光雷达技术研发与成果转化,并面向地理信息、环境保护、旅游规划、森林资源管理、漓江生态保护等领域提供中试服务,推动成果转化与人工智能等新赛道融合发展。

低空经济布局提速

打造产业新引擎

作为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高新区拥有多所本科院校、科研院所及重点实验室,拥有无人机生产研发、测绘导航服务、低空研学应用等全产业链企业,形成了产、学、研、用一体化的创新生态,为低空产业发展提供了技术与智力支撑。

目前,高新区正以项目招商、企业培育和产学研协同为突破口,深度布局低空经济。3月20日,高新区管委会联合桂林航天工业学院及多家低空领域科技企业共建的桂林低空人才培训基地成功揭牌,并与多方签订合作协议,已吸引20余名学员参与无人机CAAC操作培训。泰国甲米府行政管理学校、贵港职教中心等机构前来考察,产业影响力持续扩大。

下一步,桂林高新区将围绕创新驱动和产业升级,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加速重大项目落地,推动“人工智能+”、低空经济等新质生产力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为全市高质量发展注入更强动力。

来源: 桂林日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