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辅助康养传感技术:24小时值班的“隐形护士”

2025-04-29 12:29:00

AI(人工智能)技术的蓬勃发展,也为养老领域带来了新的希望与活力。 在桂林一些养老中心,已开始有AI辅助康养传感器在老人身边担任“隐形护士”,这些先进的设备能够方便地对老人的身体状况进行24小时不间断精准监测,从细致分析睡眠质量,到及时捕捉坠床、摔倒等紧急情况,这些设备能够及时发现健康风险,为老年人的生命健康提供保障。

24小时无感守护

日前,记者来到位于七星区的桂林宝石花养老中心。在该中心二楼大厅,有一块醒目的大屏幕,屏幕左边清晰地显示着在这里居住的老人人数、护工人数、医生护士人数等信息;屏幕下方,滚动显示着紧急信息的内容,包括紧急呼叫、坠床、跌倒等关键情况;屏幕右边则显示着每位老人的具体状态,实时反馈老人的生活情况。

桂林宝石花医养服务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张立献介绍,去年6月起,该中心在原有适老化环境的基础上做了智能化设备改造,增加部署了先进的智慧康养管理系统,引入了华为全屋智能AI辅助康养传感器及华为智能手环,通过这些高科技设备的协同工作,为老人提供了24小时的无感守护。

记者看到,每个床位的天花板处和每个房间的卫生间内都装有AI辅助康养传感器。在工作人员的配合下,记者进行了现场体验,当记者在行走过程中突然蹲下时,房间内的AI辅助康养传感器及工作人员所佩戴的智能手环不会发出警报。而当记者故意摔倒时,相关设备会发出警报,提醒工作人员前来查看情况。

此外,该中心的AI辅助康养传感器还能监测老人的睡眠数据,如离床时间、卧床时间等,离床或卧床时间过久都会发出相应警报。

中心运营主管、高级护理员赵梅清向记者介绍,每天他们都会仔细查看老人的睡眠数据,一旦发现数据异常,他们都会第一时间查看或询问老人的状况。有一次,系统监测到一位老人的睡眠时间只有两三个小时,而且晚上醒来了三四次。经过询问后得知,那位老人睡前喝了太多水,夜晚频频起来上厕所,导致睡眠质量不佳。

该中心工作人员还表示,有了这套设备的辅助,他们还能实时掌握失智老人夜晚离床过久的情况,从而为老人提供更加及时、有效的照护服务。

不断优化数据与算法

“在我们的工作中,最担心的就是老人跌倒。”张立献深有感触地说,在养老中心,护工每两小时就会巡房一次,但在巡房间隙,老人依然可能发生跌倒等异常事件,且有可能无法在第一时间获得帮助。比如有的老人跌倒后如果身体受伤无法行动,就按不到房间或公共区域里设置的呼叫铃,导致生命安全受到威胁。而通过AI辅助康养传感器,就能精准地解决这一难题,为老人的生命安全提供保障。

2024年,桂林宝石花养老中心与中国邮电器材集团有限公司、华为终端有限公司达成合作,由中国邮电器材集团有限公司开发智慧康养管理系统,华为则依托华为鸿蒙智家AI辅助康养传感器提供解决方案,为老年人打造全方位、智能化的康养体验环境,成功重塑了康养的智能温馨体验。

张立献说,为了保障老人的安全,中心之前就在公共区域安装有监控设备,但房间和卫生间等私密空间则不方便安装。而AI辅助康养传感器能利用感应模拟技术,集成健康管理、紧急救援、生活服务等多种功能,在私密空间也能发挥作用,既保障了老年人的安全,又尊重了老年人的隐私。

中国邮电器材集团有限公司广西分公司技术工程师韦加文介绍,AI辅助康养传感器搭载4D毫米波技术,通过非接触式的方式对三维空间进行微动检测,可精准检测老人卧室坠床、离床、睡眠质量、卫生间的跌倒、滞留、是否有人等情况。异常事件发生时,信息平台及华为智能手表会报警,护工便能及时帮助老人。同时,也能解决老人夜间异常离床和老人睡眠不佳未被关注导致摔倒等问题。此外,老人们的健康检测月报也可以通过系统发送给子女,让子女能够及时了解老人的身体状况。

“桂林宝石花养老中心也是华为康养解决方案全国首批商用试验的单位之一。”韦加文说,这些AI设备从实验室研发出来,再到实际应用在养老机构上,需要一定的时间对传感器的算法进行调整及优化。因为实验室内很多场景是虚拟化的,与实际养老环境存在一定的偏差。而且每个老人都有不同的肢体动作习惯,比如有的老人喜欢蹲着洗衣服,在这种情况下,传感器就可能会将其识别成摔倒。从去年6月搭建完成到去年10月正式投用,他们及华为公司技术工程师在桂林宝石花养老中心进行了数个月的调试,不断优化算法,使得AI设备的数据应用更加平稳、准确。

在此过程中,张立献也不断提出优化建议。如华为智能手表功能丰富,但对于一些年龄较大、文化程度不高的护工来说,需要花费一定的时间去摸索和学习。张立献为此提出,智能手表无需繁琐操作,普通人使用只需保留紧急呼叫等简单功能即可,这样大大减少了护工的学习成本,提高了工作效率。

“AI+居家养老”前景值得期待

国家统计局相关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底,我国60岁及以上人口31031万人,占全国人口的22.0%;65岁及以上人口22023万人,占全国人口的15.6%。张立献表示,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AI+养老”的应用场景将在桂林不断拓展,尤其在居家养老领域展现出巨大潜力。

张立献说,桂林不少老人偏向居家养老,渴望在熟悉的环境中安享晚年。未来,“AI+养老”可以深度融入居家生活,通过智能设备构建全方位的健康监测网络。比如借助智能床垫、智能手环等设备,实时监测老人的心率、血压、血氧等基础健康数据,并通过AI算法进行分析,一旦发现数据异常,立即向老人、家属及社区康养服务中心发出预警。同时,AI辅助康养传感器也可以应用到家庭当中,当老人出现跌倒、长时间静止不动等情况时,及时通知相关人员。

此外,“AI+养老”还能为居家老人提供个性化的健康管理服务。基于桂林当地的气候特点和老人的身体状况,AI系统可以制定专属的饮食、运动计划等。

“我们期待能运用AI技术给老年人带来更多的贴心服务。”张立献说,未来,他们期望不断加强养老中心人工智能化的建设,并与街道、社区合作,为老人提供更加智慧化、个性化的优质服务,进一步推动“AI+养老”的发展,为老人们打造一个安全、健康、温馨、便捷的养老环境。

来源: 桂林晚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