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观新闻记者 高启龙 泸州观察 周梦颖
这个“五一”假期,原本已有“网红”品相的重庆荣昌卤鹅,再次红得发紫。
没有什么东西比市场传递的信号更能让人深刻触动和自觉行动了,何况是与重庆荣昌田挨田、土挨土的“隔壁子”四川泸县。
虽分处川渝两地,但泸县却是典型的“近水楼台”。20个镇(街)都有农户饲养鹅,去年,泸县近150万只的鹅出栏量里就有一半以上销往重庆。
如今,荣昌卤鹅销量大涨,泸县现有的鹅能不能“先得月”,抓住新机,抢住风口?新的市场机遇又给泸县当地鹅产业带来哪些新触动?
近日,川观新闻记者在四川省泸县进行探访。
忙
“把”字经变“被”字经,“鹅”流涌动
把握好质量,把控好风险,把得住行情。这是郭玉海和泸县其他大部分养鹅专业户之前的“把”字生意经。但最近,“被催货”成了困扰他们的“幸福的烦恼”。
对于郭玉海来说,此前,他的鹅除了供给荣昌,还有不少其他地区的销售渠道,年出栏30万只,鹅生意做得风平浪静,细水长流。
但最近,荣昌卤鹅的大火,让他家的鹅订单量比去年同期增60%,自家鹅已远远满足不了市场需求。
5月8日上午,记者来到位于泸县福集镇的四川沪运生态农业有限公司。
站在公司门口正在接打电话的郭玉海,身穿白色的皮鞋,白色的裤子,白色的衬衫,第一眼就让人不由得把他跟鹅联系在一起。
“能调车的,抓紧调车,尽快把货给人家按时送到,不然就人家会嫌我们没有信誉。”
催单的客户,来自绵阳。此前,5月7日18时,他给绵阳客户确认订单,结果没等到消息。一个小时后,1000多只鹅就被重庆荣昌收购商给拉走了。今天一早,绵阳客户又来电话催鹅。
公司院内,还停着三辆等待装鹅的中型货车。

四川沪运生态农业有限公司在泸县福集镇的鹅养殖基地,大鹅即将装车。周梦颖 摄
接受采访间隙,郭玉海不时说“抱歉”,快步走出办公室,电话中四处协调货源。中午,他还要到泸县其他地方考察货源,争取最大限度满足客户要求。
同样被催单的,还有泸县天兴镇田坝村的四川胖鹅农业有限公司。
“昨天还被收购商打电话来询问有没得可以出栏的大鹅,五一节前已经卖出2万多只鹅,现在基地只有等待出栏的小鹅。”该公司负责人赵拓说,目前基地存栏鹅量只有1万只,大概需要30天才能出栏。

泸县天兴镇胖鹅养殖基地的鹅苗。赵拓供图
急
扩能的“空间”,如何快速跟上新机遇
四川泸县石桥镇,到重庆荣昌只要40分钟。近水楼台先得月,已有养鹅基础的石桥镇,真真切切感受到了荣昌卤鹅的强大辐射能力。
“嘎嘎嘎,嘎嘎嘎。”在一群大鹅中,石桥镇银朝村五仙山养殖场负责人徐辉才正在分饲料。
虽然最近徐辉才出栏了几批鹅,但他仍为自己年初的一个决定有些懊恼。
春节期间,鹅的收购价每斤只有7到8元。行情不是很理想,他决定降低养殖量,“没想到春节后,隔壁荣昌卤鹅火了,本地鹅的价格是一路走高,现在到了10块多一斤,而且还不愁销,有多少要多少。”

石桥镇银朝村五仙山养殖场负责人徐辉才养殖的大鹅。李杰 摄
订单催得急,徐辉才心里更着急。
“我巴不得这些鹅快些长成哦。”盯着栏里的鹅,徐辉才眼神里满是着急。
但着急归着急,鹅至少要满75天才能出栏。
时间有要求,那现有的空间里增加养殖量行不行呢?
答案是肯定不行。
在郭玉海位于嘉明镇的孵化车间里,地上洒满了消毒的石灰,一只只小鹅苗在温床上叽叽喳喳地叫着。
“过量养殖会影响棚内的空气流通,湿度增加会使鹅感染疾病,养殖风险将成倍增加。”

在脱温棚喂养的小鹅,需要在33度的环境中呆上15天。周梦颖 摄
“都断档了,能不着急嘛?”为了扩增产能,经过与当地有关部门的沟通,赵拓正在改造另外两个养殖场,改造后可以实现每个星期都能有鹅出栏。
徐辉才则是加紧现有场地的利用周期。大鹅只要一出栏,新的鹅苗就会采购回来放进育雏房。不仅如此,他还计划扩大养殖规模,在源头把控好鹅品质的前提下,争取能年出栏鹅4到5万只。
郭玉海则有了更大的目标。5月9日,他与泸州市纳溪区敲定相关细节,签订土地流转协议,分三期建设新的鹅基地。项目建成后,年出栏鹅量可达300余万只,是现在年出栏量的十倍。“到时还可实现鹅苗孵化、育苗、养殖、屠宰,再到二次加工等全产业链发展。”
谋
一片鹅毛能卖七毛钱的长远之计
荣昌卤鹅靠卖鹅肉,其他副产品其实也能卖出好价格。
一片鹅毛都能卖7毛钱,一吨鹅绒去年能卖80万元,此外,鹅掌、鹅肠、鹅翅膀,都有广阔的市场空间。“特别是鹅肠,是吃火锅必点的菜品。”泸县龙城商会党支部书记兼秘书长邓忠良告诉记者。
5月9日,泸县龙城商会会长亢志和一些养殖大户们再一次到重庆市荣昌区考察学习,这次,他们又有了新收获:“遗憾的是,现在我们有不少地方,杀了鹅之后,鹅毛这些都被扔掉了,扔的可都是钱啊。”
亢志介绍,“本地也有一些企业将拔下的鹅毛晾晒后销到江苏等沿海地区,生产羽毛球、羽绒服。”
除了养鹅、卖鹅,怎样将泸县鹅产业链做细拉长,把鹅文章研深读透,实现从“一只鹅”到“一张皮、一份肉、一筐蛋、一滴油”的全价值开发,这是亢志所虑的长远之计。
实际上,两地之前已经就鹅产业的发展开展过研讨。2023年4月,泸县通过开展“龙商·龙门阵”主题活动,邀请荣昌区相关部门和企业前来,在鹅产业上,成为了合作伙伴。
2024年8月,川渝共建鹅产业基地在泸县方洞镇落地。
今年4月底,作为“货源地”,泸县更是受邀到荣昌探讨如何延伸鹅产业链条的问题。
“一个是两地可建立荣昌育种+泸县养殖+双城加工的分工协作模式,推动养殖标准化、加工集群,为荣昌企业提供稳定原料供应。”亢志在发言时建议,“二个是随着鹅毛和鹅绒产量的增加,我们争取引进鹅绒制品和羽毛加工的企业,提高产品的附加值。”
荣昌卤鹅火的同时,还成为带动城市品牌升华的重要引擎。
不仅要蹭流,引流也很关键。亢志憧憬,泸县大鹅也能成为泸县城市的一大“IP”,借着荣昌卤鹅的东风,希望泸县大鹅也能火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