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中学探索体教融合之路,三个月连获两个全国冠军——
“我们庆祝的,是孩子们眼里热爱的光”

队员们在比赛中。 (受访者供图)
东南网8月24日讯(福建日报记者 肖榕)8月7日晚,福州十六中毓英排球队(以下简称“毓英女排”)的队员们刚从重庆回来,就直接来到了学校的校史馆。在这里,小姑娘们郑重地在排球上签下了自己的名字。
从5月4日夺得中国中学生排球联赛(初中组)冠军,到8月7日再次夺得全国排球传统校联赛(初中组)冠军,这支女排队伍在短短的三个月时间里,两度站上全国比赛的最高领奖台,创造了我省中学生排球的历史。
校史馆展墙上,一张民国时期毓英女排比赛的黑白照片格外醒目。如今,小姑娘们的故事也将成为历史的一部分。对于这所肇始于1859年的百年学府来说,排球正从历史走来,成为一张闪亮的名片。
两个冠军
回忆起全国排球传统校联赛(初中组)中与江苏徐州棠张中学的决赛,毓英女排主教练魏学军说,两队在小组赛中就有过交手,当时十六中先输一局后连扳两局,“在赛前的准备会上,我就告诉孩子们,别想5月份的冠军,也别想小组赛的输赢,就当是第一次见她们”。
轻装上阵的毓英女排以3∶2的比分险胜对手夺得冠军,这是她们在三个月内的第二个全国冠军。今年5月,在河北崇礼举行的中国中学生排球联赛(初中组)比赛中,毓英女排以3∶2击败了传统强队包头一中,成为福州市首获全国冠军的中学队伍。
“两次决赛都打到了决胜局,她们在球场上通过积极的交流,保持自己的状态,保持团队的状态。这种成熟的心智远远超过了同龄人。”孩子们的成长让福州十六中校长林硕感到高兴,“我觉得这些孩子长大了,真的为她们感到骄傲。”第二次夺冠当晚,林硕在朋友圈写下:“我们庆祝的不是冠军,而是孩子们眼里热爱的光。”
林硕依然记得2023年国家女排原主教练陈忠和来到学校时的场景,那个时候是4月份,正是学校里的流苏树开花的季节。彼时,毓英女排首次跻身全国中学生排球联赛,在打破了我省中学排球“全国赛缺席”的历史的同时,还获得了亚军。
“他说自己跟孩子们同龄的时候也在全国比赛中拿到亚军,他还希望孩子们未来能够站在更高的领奖台上。”林硕说。
在夺得全国排球传统校联赛(初中组)冠军后,毓英女排将在今年12月参加中学生女排世界锦标赛,等待她们的将是一个更高更大的舞台。
一种模式
双冠的背后是“市队校办”模式的探索。
2022年,福州确定首批深化体教融合“市队校办”改革试点单位名单。其中福州十六中承接了初中女子排球项目,与福州市体育运动学校携手构建“资源共享、责任共担、成果共用”的合作机制。
在林硕看来,“市队校办”并不是挂块牌子那么简单,而是真正让体育与教育拧成一股绳,“排球队员在十六中进行文化课学习与晚自习,在体校开展排球专项训练。同时,为解决学训矛盾,制定针对性的课表,配齐、配足、配优文化课教师,加强教育教学管理”。因为这样的合力,“文武并举”照进了现实。
“从长远看,孩子们想要往更高层面发展,没有文化基础,是走不远的。而‘市队校办’对她们来说是一个很好的契机,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平台。”福州十六中体育老师、球队教练周紫燕说。
孙洋是福州市体校的女排教练。“市队校办”实施后,他除了正常带队训练比赛之外,每周还要两次入校开展专项训练。他认为在这个模式里,双方不仅是一种配合,更是一种融合,“通过教育部门和体育部门的资源整合,给这些运动员带来了更多训练、比赛、教育的机会。而队伍也给学校带来了情绪价值,增强了开展排球项目的信心和动力,也增强了师生的荣誉感和对排球的热爱”。
“市队校办”的模式以福州十六中为支点,向小学和高中延伸。截至目前,福州十六中以福州市教育局出台学校体育“5421”计划为依托,与4所小学(福州市麦顶小学、福州市仓山小学、福州市仓山区第二中心小学、三江口小学)、2所初中(福州第十六中学、福州英才中学)、1所高中(福州高级中学)组成育人共同体。“目的就是构建‘小初高’一体化育人共同体,建立‘早发现、早培养、早储备’机制,确保排球人才培养的连贯性。”林硕说。
一份期待
作为教育体系当中不可或缺的一环,体育教育是青少年健康成长的关键。体教融合,是助力青少年全面发展的关键路径,也是学校面对的一份时代问卷。
在福州十六中的操场上,有一个排球对墙垫球AI设备,让学生实时参与排球对墙垫球吉尼斯挑战。林硕经常发现,每隔一段时间设备上的纪录都会被学生改写,“现在很多学校都有AI体育设备,我们是全国排球传统特色校,设置排球垫球的纪录,也是希望孩子们通过挑战爱上排球运动”。
其实,在2000年以前,福州十六中仅有不到10%的学生有机会参与排球训练,80%以上的学生对排球运动缺乏基础认知与实践体验。排球课程仅面向校队成员开设,课外排球活动也以校队集训为主,普通学生难以接触到专业的排球教学与训练。作为排球国家级裁判、省学科带头人,魏学军认为,这种“重竞技、轻普及”的倾向,使得“排球特色”背离了学校体育教育面向全体学生的初衷,也限制了排球育人价值的全面发挥。
如今,排球不仅成为该校的标配,还有了新的时代表达。从开发“毓英排球精品”课程,确保每周1节排球必修课覆盖全体学生,到将“祖国至上”精神融入爱国主义教育;从在课程中融入排球运动的科学原理,到挖掘排球运动的美学元素。“通过创新‘排球+X’跨学科课程,学校将女排精神全方位融入育人体系,逐步构建起从精神认知到课程实践的完整育人链条。”魏学军说。
1925年,这所百年学府就成立了首支排球队。百年时光流转,排球已经深深刻入福州十六中特色发展的肌理。着眼未来,林硕表示,将以排球运动为支点,以女排精神为内核,在历史传承与时代创新的双向奔赴中,探索一条“以体育德、以体增智、以体育美、以体促劳”的融合新路径。
来源:福建日报